【招银研究行业深度】特钢行业深度研究之不锈钢篇——产品高端化创新驱动发展_行业动态_kaiyun体育|官网下载入口

行业动态

LATEST INFORMATION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特钢行业深度研究之不锈钢篇——产品高端化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发布者:kaiyun

  。不锈钢是顶级规模的特钢产品,以耐腐耐蚀作为主要特征,工业应用广泛。中国主导全球不锈钢消费,占到全球总消费量的六成左右,用钢需求集中于建筑装饰和轨道交通等行业,与房地产和基建紧密相关。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不锈钢可分为200系、300系、400系等产品,且以300系产品为主。我国是全球主要的不锈钢生产国,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七成左右,产地集中在沿海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作为典型的净出口国家,近年来我国净出口量有所下滑,出口下降大多数来源于于进口国反倾销事件的影响,进口增加则源于国内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下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增长。

  ■冶炼工艺路线较多,原材料以及冶炼工艺决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不锈钢主要金属元素包括镍、铬、铁,来自于废不锈钢、高碳铬铁、纯镍/镍铁等原材料。其中废不锈钢大多数来源于于国内,铬和镍资源均高度依赖海外。原材料不同,企业选择的冶炼工艺也有所差异,目前主要的冶炼工艺包括一步法、二步法、三步法和一体化法。其中一步法一般适用于生产400系产品,三步法和一体化法适用生产的品类较广。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来看,由于镍含量较高,300系产品的成本普遍高于200系和400系。而在300系产品中,使用一体化法生产的企业,其成本要明显低于二步法和三步法。此外,原材料配比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近年来,使用低镍铁+纯镍模式的公司制作成本较高。

  ■经济增长主导需求,行业政策驱动供给,2023年需求疲弱带动价格中枢下行。以不锈钢价格为基,将2012-2022年的不锈钢行业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每阶段大约持续2-3年。与普钢类似,不锈钢行业长期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其中宏观经济增长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而行业政策驱动不锈钢行业的生产。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乏力,需求动能趋弱。与此同时,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不锈钢产能稳定增长,带动产量持续增加。需求增速不及供给,价格持续先升后降,企业经营承压。整体来看,2023-2025年,不锈钢需求端和供给端增速双双放缓,不锈钢供给-需求缺口分别为7.6万吨、9.5万吨、3.8万吨。这也意味着2023-2024年,不锈钢价格将趋势性向下,2025年随着供需缺口缩窄,价格或有向上动能。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产品高端化和绿色化是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国内不锈钢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不锈钢冶金技术升级创新的要求日益提升,对于高强、耐蚀、高功能产品需求提升,尤其是核电、军工、航空航天等战略性行业。当前我国不锈钢品种以200系和300系为主,400系的产品占比较低。这也意味着,我国高端不锈钢产品相对空白,未来400系产品的占比将逐渐上升。与此同时,相较于普钢,不锈钢的吨钢排放较高。“双碳”目标下,不锈钢行业全生命周期降碳为大势所趋,主要降碳路径包括推动节能及能效提升、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调整工艺流程结构、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四大路径。

  ■寡头竞争市场,龙头企业优势显著。相较于普钢,不锈钢行业集中度较高,CR10高达83.8%。政策要求继续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等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青山集团和宝武集团是国内前两大不锈钢生产企业。两大集团规模远远超过其他不锈钢生产企业,占到国内总产能的41%左右,呈现出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规模、成本和技术优势支撑下,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愈发凸显。

  从大类来看,钢铁产品可根据合金元素的不同分为普钢和特钢两大类。与普钢产品相比,特钢产品的技术壁垒较高,附加值也较高;行业规模较小,下游应用场景也较细。但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高精尖”特钢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相较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钢铁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特钢产品占比较小。为减少对外依赖,解决“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特钢行业发展,鼓励特钢产品研发与生产。“十四五”期间,提升供给质量是钢铁工业的主要任务之一,重点之一就是要鼓励提升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与此同时,目前钢铁行业处在低景气区间,钢企均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来抵御下游需求疲弱带来的冲击。政策和经济性双重推动下,以龙头企业为代表,钢企均在加大对特钢项目的建设。

  如在《钢铁行业深度研究之“双碳”篇——减量提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的一样,“十四五”期间,特钢产品的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产量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这与严控产量规模的普钢形成了明显差异。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特钢行业将如何发展?这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但特钢产品分类较细,下游需求各有不同,研究代表性的特钢产品更具有参考意义。考虑到不锈钢是规模最大的特钢品种,占到整体特钢产量的九成左右,本报告以不锈钢为例,分析探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特钢行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标准GB/T 20878-2007,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征,且铬含量至少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过1.2%的钢。除此之外,还含有镍、钼、氮、钒、锰、钨等元素。其中铬元素是主要铁素体形成元素,是决定不锈钢耐蚀性的基本元素之一。铬与氧可形成耐腐蚀性的Cr2O3钝化膜,铬含量的提升可提高钢的钝化膜修复能力,增加耐蚀能力;镍是主要奥氏体形成元素,决定钢的强度、塑性、韧性,能减缓钢的腐蚀现象及在加热时晶粒的长大。磷和硫是不锈钢中的有害元素,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冲压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按照冶金学分类,可以将把不锈钢分为奥氏体型、奥氏体-铁素体型、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型等。按照化学成分分类,可以分为高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铬锰氮不锈钢三大类。按照牌号分类,又可分为200系、300系、400系、600系等。不同分类标准对应的不锈钢特性和应用场景可参见表1。整体来看,镍含量方面,300系高于200系,400系几乎不含镍元素;铬元素方面,300系普遍高于200系和400系。由于拥有更高的镍、铬含量,相对于200系和400系,300系产品拥有更好的耐蚀耐腐性能,应用的场景更为广泛。

  与普通钢铁不同,不锈钢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于金属制品和机械设备。根据国际不锈钢论坛(ISSF),全球不锈钢消费主要来自于金属制品、机械工程、建筑、机动车辆和部件、电力机械、其他交通等。其中金属制品和机械工程是需求量最大的两大行业,用钢需求占比分别为38%和28.6%。从对应的细分行业来看,根据SMM,餐饮器具、石化、设备、建筑装饰、轨道交通、家电等是主要的用钢需求来源。其中设备、石化、建筑装饰、餐饮器具是最为主要的需求行业,占比分别为22%、21%、19%、16%。虽然直观的来看,不锈钢下游需求与房地产关联较低,但实际上,建筑装饰、家电、餐饮器具等均属于房地产后周期产品,其用钢需求与房地产竣工面积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全球需求增长平缓,中国主导全球不锈钢需求。根据SMM,全球不锈钢消费量从2016年4499万吨上升至2021年【注释1】的5020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2.2%。从地区来看,中国主导全球不锈钢需求,需求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根据SMM,2021年中国不锈钢需求量为3089万吨,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61.5%。随着下业发展,国内不锈钢需求稳定增长,从2016年的2015.2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3089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9%,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与全球需求结构不同,我国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于建筑装饰和轨道交通。根据SMM,2022年建筑装饰和轨道交通需求占比分别为23%和22%;其次为餐饮器具和设备,占比分别为16%和15%;家电和石化的占比分别为11%和7%。也就是说,我国不锈钢需求与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我国不锈钢需求首次出现下滑。其主要是受制于房地产需求疲弱以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石化、设备、建筑装饰等下游需求增速同比均为负。

  全球不锈钢产量增长较快,产品以300系为主。根据ISSF,全球不锈钢产量从2010年的3109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552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6%。从产品结构上来看,300系是全球不锈钢生产的主力军。根据SMM,2022年全球200系、300系、400系产量占比分别为17.4%、65.5%、24.6%。从趋势上来看,2016年以来,200系和400系产品占比有所下降,而300系产品的占比逐渐上升。

  中国主导全球不锈钢生产,产能集中在沿海地区。根据ISSF,亚洲是全球生产不锈钢的中心,2022年亚洲地区产量为3938.6万吨,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1.2%。其中,中国是全球主要不锈钢主产国,2022年产量为3197.5万吨,占到全球总产量的57.9%。与全球产品结构一样,我国不锈钢产品以300系为主,产量占比为51%;其次为200系,占比为31.3%;400系占比较小,仅为17.8%。但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200系产品占比偏高,而300系和400系产品产比偏低。从地区来看,我国不锈钢生产集中在沿海地区。根据Mysteel的数据,2021年中国不锈钢产能集中在福建、广西、广东、山东、山西、江苏等省,其中福建占比最大,为25%;其次为广西和广东,占比分别为18%和13%。这是由于一方面,生产不锈钢的原材料高度依赖海外,沿海地区在进口材料上具备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是不锈钢主要的消费地区,生产靠近消费地。

  根据ISSF的数据,全球出口量和进口量基本保持一致。2022年全球不锈钢出口量和进口量均为2156.6万吨,同比下降4.7%。

  亚洲主导全球不锈钢出口。从区域来看,亚洲是主要的出口地区,2022年出口数量为1244.6万吨,占比为57.7%;其次为西欧,出口数量为837.6万吨,占比为38.8%。我国是亚洲主要的出口国家之一,2022年出口数量为455.1万吨,占到亚洲总出口量的36.6%。

  西欧和亚洲是主要的不锈钢进口国。西欧是主要的进口地区,2022年进口量986.2万吨,占比为45.7%;其次为亚洲,进口量为881.9万吨,占比为40.9%。中国不是主要的进口国,2022年中国不锈钢进口量为32.8万吨,仅占到亚洲地区的3.7%。

  亚洲为净出口区域,其他地区均为净进口区域。2022年亚洲净出口量为362.6万吨,澳大利亚、北美、东欧、非洲、拉丁美洲、西欧、中东净进口量分别为8.7万吨、106.2万吨、34.8万吨、3.4万吨、32.7万吨、148.6万吨、28.3万吨。

  我国是典型的净出口国家,2016年后净出口量下滑。我国不锈钢早期产量较低,2010年前是净进口国家。随着国内不锈钢产量的增加,2010年我国转为净出口国。但2016年后净出口量有所下滑。净出口量的下滑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不锈钢反倾销事件对出口的冲击。我国不锈钢主要出口至印度、越南、韩国等地,近年来我国所产不锈钢产品受到相关地区反倾销制裁,征收反倾销税,直接导致出口增速下行。相关事件如表3所示。二是进口量增长。我国不锈钢进口主要来自于印尼、日本和韩国,进口产品以冷轧薄板、冷轧中板、热轧中厚宽钢带等为主。虽然随着国内不锈钢冶炼水平不断提升,对部分进口产品有替代,但高端耐腐蚀、耐高温产品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国内高质量发展对高端产品的旺盛需求带动了近年来进口量的快速增长。

  不锈钢冶炼:原材料和工艺路线 原材料:废不锈钢以国产为主,铬镍资源高度对外依赖

  冶炼不锈钢的原材料包括废不锈钢、高碳铬铁、纯镍/镍铁等,以代表性的品种为例,生产1吨主要不锈钢所需的原材料用量如表4所示。

  废不锈钢以国产为主。根据Mysteel数据,2022年国内钢厂废不锈钢使用量约为630万吨,较2021年增长11.4%。废不锈钢主要用于200系和300系的生产,其中200系使用量约为237万吨,300系使用量约为393万吨。我国废不锈钢主要来自于国内生产。2022年国产废不锈钢约为616.4万吨,占到整体使用量的97.8%。当前国内废不锈钢主要来自于自产废料、加工废料和折旧废料【注释4】。其中自产废料量大约为当年不锈钢产量的6%-8%;加工废料量大约为当年不锈钢产量的5%-6%,均随着不锈钢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折旧废料则是各种不锈钢制品报废后所产生,报废周期约在10-20年左右。

  铬矿资源高度依赖进口。铬属稀有金属,在地壳中仅含0.03%,且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其中具备经济价值的仅为铬尖晶石族矿石,也就是铬铁矿。从储量来看,根据USGS,2022年全球铬储量【注释5】为5.6亿吨,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2.3亿吨)、南非(2亿吨)、印度(1亿吨)。从产量来看,全球主产区集中在南非、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2022年的产量分别为1800万吨、690万吨、6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4%、16.8%、15.8%。我国是一个铬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储量仅占到全球的0.16%。2021年我国铬矿石产量仅为10万吨,进口量达到1491.5万吨,对外依赖度几乎达到100%。

  铬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冶金、化工、耐火材料三大行业,其中冶金用铬占比达到90%。冶金用途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不锈钢生产,其使用铬铁进行冶炼,特别是高碳铬铁(含碳量4%-10%,含铬量高于60%)。相较于铬矿,高碳铬铁的对外依赖度较低。2022年我国高碳铬铁产量为630.4万吨,进口量为238.4万吨。进口主要来自于南非(115.1万吨)、哈萨克斯坦(58.2万吨)、印度(29万吨)。

  纯镍和镍铁亦高度依赖海外进口。冶炼不锈钢主要使用的是纯镍和镍铁。当前全球镍资源以硫化镍矿和红土镍矿为主。其中硫化镍矿分布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地,主要用于生产纯镍产品,如电解镍或电积镍,亦或镍豆、镍粉、镍饼等产品;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印尼、菲律宾等地,由于与铁元素伴生,可直接生产镍铁产品。国内镍资源相对较少,大型镍矿目前仅甘肃金川镍矿一座,叠加印尼原矿禁止出口政策,我国纯镍和镍铁产品均依赖于进口。关于镍资源及纯镍和镍铁供给情况可参见《镍行业深度报告之产业链篇——乘风而起,资源为王》。

  不锈钢冶炼设备包括初炼设备和精炼设备两大类。无论哪种不锈钢工艺路线,都需要配置初炼设备,其功能为熔化初炼,并向精炼炉提供初炼钢水或不锈钢母液。典型的初炼设备包括电炉(EAF)、矿热炉、转炉等。精炼设备的主要功能为降碳保铬,同时脱硫。精炼设备可以分为钢包型精炼设备(VOD(真空吹氧炉 )、LF(钢包精炼炉)等)、转炉型精炼设备(AOD(氩氧炉)、CLU等)、RH功能扩展型精炼设备(RH-OB、RH-KTB、RH-KPB)三大类。

  不同工艺路线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各有差异,当前生产不锈钢的冶炼工艺主要为一步法、二步法、三步法和一体化。从产能结构来看,当前全球不锈钢生产仍以二步法和三步法为主,占比分别为70%和20%。国内不锈钢冶炼技术经历了从依赖外部到自主创新的历程。不锈钢冶炼起源与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1952年,太钢生产出国内第一炉不锈钢,此后生产工艺以一步法为主。80年代,国内不锈钢冶炼技术开始提升,逐渐建成炉外精炼设备,如AOD、VOD等,生产工艺以二步法和三步法为主。2010年,民营企业开始使用RKEF-AOD一体化生产工艺,产能开始快速提升。

  不同工艺路线选择的初炼设备和精炼设备差异明显,而在原材料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锈钢母液中的铁元素来源上,其中一步法、二步法和三步法的铁元素主要来自于高炉铁水或废不锈钢,一体化法中的铁元素则主要来自于红土镍矿。具体来看:

  一步法原为直接使用电炉生产,但由于冶炼周期长、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而被逐步淘汰。现存的一步法为新型一步法,即使用部分低磷或脱磷铁水代替废钢作为不锈钢母液,利用新型AOD炉适用高碳低磷不锈钢母液精炼的特性,充分利用脱磷铁水在AOD吹炼中产生的热量,来融化冶炼过程中加入的高碳铬铁和镍铁等合金原料,最后进入LF炉中脱硫并进行成分微调。新型一步法主要用于生产400系产品,主要应用于联合钢铁企业,包括酒钢、太钢(第二炼钢厂)等。这些企业可以直接使用普钢系统的高炉供部分铁水给不锈钢系统,从而降低吨钢原材料成本。

  二步法工艺流程可简化为EAF→精炼设备。其以电炉为初炼炉熔化废钢和合金,生产不锈钢初炼钢水,然后在不同的精炼炉里通过脱碳、脱磷后,再经氧化和精炼,完成合金成分和温度的调整,形成合格的不锈钢钢水。精炼设备可分为常压和真空状态,从而形成EAF→AOD和EAF→VOD两大路线。AOD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脱硫脱碳效果较好,但是难以生产低碳低氮钢种;VOD脱碳脱氧保铬效果好,适合生产低碳低氮产品,但是投资成本高,设备维护成本高。太钢第三炼钢厂采用的就是二步法,主要用于生产双相不锈钢、耐热钢、高合金不锈钢和高附加值不锈钢。

  三步法在二步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深脱碳的环节,典型工艺流程可以简化为初炼炉→复吹转炉/AOD炉→VOD炉。其中AOD炉的功能为快速脱碳,避免铬的氧化;VOD炉则完成最终成分的微调、纯净度的控制。与其他方法相比,三步法各环节分工明确,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适用的钢种范围广,且可采用铁水冶炼,原料选择灵活,既可适用于专业化的生产企业,也适用于联合钢企的不锈钢生产。

  青山集团将镍铁生产和不锈钢冶炼工艺打通,首创了RKEF→AOD一体化不锈钢冶炼技术,即以红土镍矿为主原料,将RKEF工艺生产的粗镍合金铁水不经冷却直接热送到AOD双联冶炼【注释6】,生产镍含量在8%以上的300系不锈钢和镍含量在1%以上的200系不锈钢。该方法减少了生产中间粗镍合金浇铸、中频炉重熔等环节,不但降低生产成本,还缩短产品成材时间,降低吨钢能耗。例如,同样冶炼304不锈钢冷轧卷,使用RKEF一体化工艺的企业,其生产成本明显低于使用非一体化工艺的企业。当前青山集团、北港新材料、宝钢德盛等企业均在使用一体化法进行不锈钢生产。

  如前所述,不同的冶炼工艺选择的原材料和设备各有差异,生产成本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种工艺,原材料都是主要的成本组成项,尤其是镍。不锈钢冶炼成本可拆分为原材料、制造费用、其他原料等,其中原材料占到总成本的九成左右。不锈钢的主要金属元素为铬、镍、铁,根据镍含量的不同,其在原料成本中的占比也有所差异。200系中镍、铬、铁分别占到总成本的54%、26%、17%;300系占比分别为66%、18%、12%;400系占比分别为15%、43%、33%。由于镍含量较高,300系产品的成本普遍高于400系和200系。如图14所示,代表性产品中304冷轧卷成本就明显高于201和430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生产当中,即使使用相同冶炼工艺,由于各企业原材料配比不同,其生产成本也有所差异。以不锈钢中最为广泛使用的304产品为例,由于含镍量较高,其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镍成本。但不锈钢冶炼的镍材料来源相对较为广泛,包括纯镍、高/低镍铁、废不锈钢等。其来源和配比不同,导致生产成本有所差异。当前国内生产304产品有以下两大类模式:一是混合模式,即同时使用镍铁和纯镍作为生产原料,可概括为镍铁+纯镍+铬铁+废钢。不同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原材料的生产配比,比如说使用高镍铁的企业,标准模式的生产配比约为1%精炼镍+48%*高镍铁+21%*铬铁+21%*废钢;使用低镍铁的企业,生产配比约为6%*精炼镍+63%*低镍铁+26%*铬铁+3%*废钢;另一种为纯镍模式,即7%*精炼镍+27%*铬铁+64%*废钢。从往年情况来看,使用低镍铁+纯镍模式的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而使用高镍铁和废不锈钢进行生产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虽均属于钢铁大类,但由于下游需求结构差异较为明显,不锈钢和普钢价格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尤其在2016年以后。如前所述,中国主导全球不锈钢消费及生产,我国不锈钢行业供需结构及价格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全球不锈钢行业周期的轮动,因而本节集中于对中国不锈钢行业周期的分析。

  以不锈钢价格为基,将2012-2022年的不锈钢行业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1)价格下滑期(2012-2015年);(2)价格调整期(2016-2019年):(3)价格上涨期(2020-2022年)。总结来看,与普钢类似,不锈钢行业一直处在供给过剩的状态,其中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是影响需求的重要的因素,而行业政策驱动不锈钢行业的生产,两者共同作用,驱动三个阶段价格的变化,每阶段大约持续2-3年。具体来看:(1)2012-2015年:供需双旺,供给增速高于需求,不锈钢价格下滑

  “四万亿”退潮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GDP增速从2012年的7.9%下降至2015年的7 %,国内不锈钢需求增速随之放缓,从13%左右下滑至1.4%。具体来看,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行,房屋竣工面积同比持续下滑,与房地产后周期紧密相关的建筑装饰、餐饮器具、家电需求增速随之持续下降;制造业投资持续下行,石化及设备需求增速下降;汽车增长乏力,但基建托底作用显现,轨道交通需求下降幅度较小。外需旺盛叠加低价格优势,出口持续增长,从2012年的191.6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324.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9.1%。整体来看,这一阶段需求增速虽逐年放缓,但年均增长较快,从2012年的1679.7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2207.4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9.5%。

  “十二五”期间,政策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不锈钢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技术升级,加大产能扩建,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和“卡脖子”产品,开展研发攻关。国内不锈钢产能快速增长,产量随之增加,从2012年的1608.7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2156.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10.3%。加上进口量,这一阶段总供给保持高速增长,从2012年的1689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2230.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9.7%。

  需求增速低于供给,供给-需求缺口扩大,不锈钢价格随之下降,从2012年的18237.5元/吨下降至2015年的11387.5元/吨,降幅为37.6%。

  供给侧改革下,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速稳定在7%左右。房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分化。房地产投资增速先降后升,建筑装饰、餐饮器具及家电消费变动趋势与之一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下,制造业投资增速上行,石化消费增速随之上升;汽车产量快速增加,但基建投资增速下降,轨道交通消费量增速有所放缓。国内需求增速较“十二五”期间放缓,不锈钢消费量从2016年的2170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2650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6.9%。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出口量在反倾销制裁下有所下滑。如前所述,这一阶段印尼等国对华不锈钢产品反倾销调查频出,导致出口量从2016年的395.6万吨下滑至2019年的367.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2.5%。总的来看,这一阶段总需求量从2016年的2556.8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3017.2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5.7%。

  进入“十三五”,国家加大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锈钢产量持续上升,但在“产能置换”的政策目标下,产量增速相较于“十二五”期间有所放缓,从2016年的2493.8万吨上升至2019年的2940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5.6%。这一阶段总供给量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年的2567.6万吨增加值2019年的3051.9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5.9%。

  需求增速低于供给,供给-需求缺口先扩大后稳定,价格先跌后稳,从2016年的17175元/吨下降至2017年的15650元/吨,降幅为4.2%,后稳定在15000元/吨左右。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GDP增速降至2.2%;疫后修复下2021年GDP回升至8.4%;但疫情对经济的扰动仍存,2022年GDP增速回落至3%。整体国内需求增速也呈现出“降-升-降”的整体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设备和建筑装饰与整体趋势有所差异,两者增速在2020-2021年快速增长,2022年需求增速为负。具体来看,设备和建筑装饰增速大幅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内不锈钢对传统材料的替代需求。2019年11月,市场监督总局发布《关于食品中“塑化剂”污染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鼓励企业使用不锈钢材质的设备设施、管道、容器、工具等。2020年3月住建部颁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规定室内的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不锈钢管、铜管等,高层建筑给水立管不易采用塑料管。2022年1月,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明确要求直径80毫米及以下管道,鼓励采用薄壁不锈钢水管。鼓励建筑钢结构使用下,建筑装饰增速也有所增长。2020年,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完善钢结构建筑防火、防腐等性能与技术措施,加大热轧 H 型钢、耐候钢和耐火钢应用,推动钢结构建筑关键技术和相关产业全面发展。整体来看,国内不锈钢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从2020年的2827.4万吨升至2022年的3070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4.2%。总需求增速较“十三五”期间继续放缓,从2020年的3169.1万吨升至2022年的3525.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5.5%。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龙头企业新建不锈钢产线,加大研发力度。国内不锈钢产量稳定增长,但在粗钢产能产量双控政策下增速有所放缓。国内产量从2020年的3013.9万吨上升至2022年的3197.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5%。高端产品需求上升,进口量有所增加,从2020年的180.4万吨上升至2022年的328.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35%。整体来看,总供给从2020年的3194.3万吨升至2022年的352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5.1%。

  需求增速高于供给,供给-需求缺口缩小,不锈钢价格上涨,从2020年的15131.3元/吨上升至2022年的18764.8元/吨,涨幅为24%。

  上半年不锈钢价格先降后震荡,价格中枢明显低于去年同期。分阶段来看,1-2月,疫情管控放开,宏观经济增长的强预期带动采购需求,价格小幅升高,Mysteel不锈钢价格指数从2022年12月的17586.7升至2023年2月份的17672.8,涨幅为0.5%;3-4月,国内产量提升,但经济增长不及预期,下游需求趋弱,价格大幅下降,从3月的16797.8下降至4月的15824.1,跌幅为5.8%;5-6月,传统淡季下价格震荡,5月价格小幅上升至15916.1,6月价格小幅下滑,跌至15657.7。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不锈钢价格中枢为16583.2,而去年上半年价格中枢为20028.6,同比下跌17.2%。

  价格下跌主要来自于需求疲弱。一方面,上半年宏观经济基本面趋弱,不锈钢需求增速随之放缓。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1-6月不锈钢表观消费量为1470.9万吨,同比增长5.7%。另一方面,国内新增产能投放,不锈钢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粗钢产量为1758.7万吨,同比增长8.2%。此外,国内外需求疲弱,进出口均有所下滑。上半年不锈钢进口总量为84.3万吨,同比为-50%;出口量为203.9万吨,同比为-15.8%。需求不及供给,价格随之下跌。

  生产成本下滑,利润持续为负。下游需求疲弱带动原材料价格向下。以NPI(8-10%)为例,其价格从年初的1380元/镍吨持续下降至4月的1090元/镍吨,5月虽有小幅上涨,但6月回落至1103.3元/镍吨左右。不锈钢生产成本亦有所下降。以304冷轧卷为例,根据SMM,其成本从年初的17062.6元/吨下滑至6月的15533.7元/吨,跌幅为9%。价格和成本均出现下滑,利润率随之调整。上半年仅1月和5月利润率为正,分别为0.88%和0.76%;其他月份均为亏损,尤其是3-4月,利润率基本维持在-4.7%附近。从趋势上来看,1-3月利润率持续下滑, 4-5月回升,6月继续下探至-1.7%。

  虽然当前政策并未对不锈钢产能进行管控,但不锈钢产能增加主要通过普钢产能的置换来获得。在粗钢产能和产量双控的政策背景下,“十四五”期间不锈钢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具体来看,根据SMM的测算,2023-2025年国内不锈钢产能分别为4901万吨、5520万吨、5620万吨,产能增速逐年放缓,分别为24.2%、12.6%、1.8%。表5展示了2023-2025年国内主要不锈钢新增粗钢项目及产能情况。虽然钢铁行业整体受到产量压减或平控政策的影响,但考虑到不锈钢在整体粗钢中占比较小,在推动产品升级和鼓励电炉炼钢的大背景下,产量增速将逐年放缓。结合下游需求放缓,以及参考2021年粗钢压减政策目标下不锈钢产量的增速,假设2023-2025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4%、62.6%、63.2%,产量分别为3352万吨、3455万吨、355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2.9%,较2020-2022年进一步放缓。进口方面,内需疲弱,叠加国内鼓励自主创新,进口量亦有所缩减。整体来看,2023-2025年,国内供给从3607万吨升至3761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2.1%。

  受制于内外部因素,国内GDP增速将保持低速前行。根据IMF的预测,2023-2024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5.2%和4.5% 。虽然GDP增速较2022年有所上升,但整体增速逐年降低,不锈钢下游需求增速随之放缓。分领域来看,虽刺激政策频出,但房地产供需已发生重大变化,行业疲弱已成一致性判断。建筑装饰、家电、餐饮器具均属于房地产后周期行业,随着房地产需求增速放缓,三大行业用钢需求均有所放缓。其中与房屋建造直接相关的建筑装饰下行最为显著,而与后端配套消费相关的家电和餐饮器具增速保持相对稳定;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稳定增长,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单车用钢量下降,轨道交通需求增速将有所下行。整体来看,2023-2025年,国内不锈钢消费增速将较2022年有所增加,但增速逐步放缓。国内不锈钢消费从2023年的3197.5万吨升至2025年的3428.8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3.5%,较2020-2022年期间进一步放缓。外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出口量持续下行。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较2022年的3.5%进一步下降。国内需求增速放缓,进口量随之减少。整体来看,2023-2025年期间,总需求从2023年的3607.1万吨升至2025年的3760.6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2.1%

  需求增速与供给相同,供需缺口随年调整。2023-2025年,不锈钢供给-需求缺口分别为7.6万吨、9.5万吨、3.8万吨。这也代表着2023-2024年,不锈钢价格将趋势性向下,2025年随着供需缺口缩窄,价格或有向上动能。

  行业集中度高,持续推动兼并重组。虽然国内不锈钢生产企业较多,但行业集中度却很高。2022年,前十名不锈钢企业产量占到全国的83.8%。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下,头部民营企业加快兼并步伐,国有企业积极推进重组布局。以宝武集团为例,在“一企一业,一业一企”的战略目标下,宝武集团内部以太钢集团为中心,整合不锈钢资源。目前集团内部的宝钢德盛已由太钢集团进行统一管理。未来宝武集团还将继续推进不锈钢企业兼并重组。根据太钢集团新的发展目标,到2023年,不锈钢规模将从2022年的450万吨左右升至1500万吨,实现“三年翻两番”,到2025年,不锈钢规模要增至1800万吨。但由于太钢集团已不再新建产能,达成目标需依靠兼并重组。2022年《三部委关于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等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政策推动下,行业兼并重组仍将继续,国内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镍资源受限,国内企业拓展海外产能。不锈钢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如镍铁和高碳铬铁均高度依赖海外,国内资源相对贫乏。考虑到镍资源在不锈钢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印尼政府历年来对镍资源出口的限制,国内不锈钢企业近年来陆续在印尼布局不锈钢产能,包括青山集团、德龙钢铁、华迪钢业等。基于印尼在煤炭和镍资源方面的禀赋优势,以及龙头企业如青山集团在印尼的产业园优势,国内不锈钢企业出海的进程或将持续,海外产能的建设将持续推进。

  随着国内不锈钢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不锈钢冶金技术升级创新的要求日益提升。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对于高强、耐蚀、高功能产品需求提升,尤其是核电、军工、航空航天等战略性行业。近年来,为扩大下游应用,国内不锈钢企业均大力提升研发制造能力,加速关键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攻克“卡脖子”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品结构调整,高端产品供应能力增加。如前所述,当前中国不锈钢品种以300系为主,400系的产品占比较低,500系和600系产品较少。这也代表着,我国高端不锈钢产品相对空白。实际上,“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政策持续推动高端产品发展。举例来说,《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支持企业重点推进高科技船舶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包括特种装备用超高强度不锈钢、节能环保装备与化工装备用耐蚀刚等。“十四五”期间,提升供给质量仍是钢铁行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三部委关于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下,随着300系生产成本的降低和400系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200系产品将逐渐被300系和400系所替代。应用场景较小,500系和600系的产品占比仍较少,但将有所提升。

  根据ISSF的测算,不锈钢吨钢碳排放约为2.23吨,较普钢高出0.4吨左右。不锈钢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原料和电力,其中64%来自于铁合金,25%来自于电力。“双碳”目标下,不锈钢行业全生命周期降碳为大势所趋,参考世界钢铁协会的报告,主要降碳路径为以下四大方向:一是推动节能及能效提升。短期内降碳的主要方式是促进资源能源的再循环再利用,实现节能及能效提升。具体方法包括提高高矿热炉、高炉、电炉、AOD炉、加热炉等余热余能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外购能源;促进高能效转化工艺、装备、管理技术创新开发等。

  二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包括原燃料结构优化,采取精料方针,稳定原料质量;加大炉料内废钢和不锈废钢使用比例;促进生产设备先进化、大型化,强化精细化管理和操作等,实现固体燃料消耗进一步降低,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实现多能互补,提高绿电比例。

  三是调整工艺流程结构。当前常用的工艺流程中,电炉和一体化流程的碳排放明显低于长流程工艺。如表8所示,使用一体化RKEF+AOD工艺吨钢排放0.7吨二氧化碳,而使用废不锈钢短流程工艺的吨钢排放仅为0.3吨,两者均明显低于传统的高炉+转炉以及烧结+高炉流程。降低长流程钢铁产能,有序发展一体化工艺,鼓励发展电炉工艺,能从行业层面降低碳排放总量,有效实现降碳目标。

  四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以上三条途径能够实现降碳减碳效果,但无法达成“零碳”冶金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运用氢能冶炼、电解还原、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生物质能利用、CCS/CCUS技术等突破性低碳技术。以太钢不锈为代表,国内外不锈钢企业均在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绿色低碳模式。二氧化碳能源化和资源化是太钢自己探索出的降碳新工艺,通过二氧化碳能源化资源化实现“以碳脱碳、减氧代氩”的效果,将二氧化碳用于转炉吹炼工艺,降低氧气消耗,增加煤气回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国内不锈钢行业发展历史来看,1997年,国家制定了中国“九五”不锈钢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鼓励国企发展不锈钢,并确立“南宝北太”的不锈钢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开始积极发展不锈钢产业,民营不锈钢企业逐步兴起。除此之外,外资企业如浦项钢铁也入驻国内,成立合资不锈钢公司。当前国内生产不锈钢的主要企业包括青山集团、太钢不锈、北港新材料、德龙镍业、鞍钢联众等,公司类型较为多样,包括国企、民企和合资公司等。主要生产企业2022年国内不锈钢粗钢产能及产量如表9所示。寡头竞争行业,青山和宝武集团为全球两大巨头。若加上印尼产能,两家集团在全球不锈钢企业中的规模优势也十分显著。2022年,全球不锈钢产量为5525.5万吨,其中青山和宝武集团不锈钢产量分别1392万吨和756.7万吨,占到全球不锈钢总产量的38.9%。

  除规模外,技术和成本是不锈钢企业的两大核心竞争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优势显著。成本方面,不锈钢生产中最大成本项来自于镍,拥有镍资源的企业自然拥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如青山集团,其在印尼拥有Morowali和Weda Bay两大红土镍矿,其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其他企业。技术方面,如前所述,使用RKEF-AOD的企业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青山集团是RKEF-AOD的发明者,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此外,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高端化产品研发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相较于其他生产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如青山集团和太钢不锈具备较强的创新实力,两者均开发出“手撕钢”等高端产品,并深度研发高性能不锈钢新材料,具备较强的研发力量。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地产和基建是我国用钢需求两大行业,驱动我国用钢需求的整体变化,虽然直观的来看,不锈钢下游需求与房地产关联较低,但实际上,建筑装饰、家电、餐饮器具等均属于房地产后周期产品,其用钢需求与房地产竣工面积等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当前房地产行业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拖累不锈钢的需求。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不锈钢的核心原材料为纯镍/镍铁等,若镍价出现了较动,将导致不锈钢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从而挤压不锈钢企业的吨钢盈利,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地缘政治风险。目前不锈钢的冶炼原材料如镍铁、纯镍等主要依赖进口,且大多数来源于于印尼。与此同时,受益于镍资源优势,以青山集团、德龙镍业为代表,国内企业在印尼布局镍铁、不锈钢等项目。2009年以来,印尼通过禁止镍矿出口,发展镍冶炼产业。近年来,印尼政府也在考虑通过禁止镍中间品、镍铁等冶炼品的出口,发展下游产业。该禁令若一旦成行,将对中国不锈钢冶炼造成极大冲击。此外,2024年印尼大选在即,政府更迭下政策连续性及对外投资态度存疑,仍需持续关注其对不锈钢产业链的影响。

  4、自产废料为钢企内部炼钢、轧钢等工序的切头切边等;加工废料为国内制造加工工业产生的废钢;折旧废钢为国内各种不锈钢制品报废产生的废不锈钢

  6、《一种采用RKERF与AOD炉双联法冶炼不锈钢的工艺》,福建鼎信实业有限公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