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抢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_不锈钢蜂窝板_kaiyun体育|官网下载入口

不锈钢蜂窝板

INFOMATION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抢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发布者:kaiyun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青岛2月13日讯 (记者 刘成)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是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有限、庞巴迪等三家整车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所在地,围绕这三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核心配套企业已集聚了200余家,2018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达850亿元,构成了世界级动车小镇的产业基石。2018年11月,以此为基础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宣布成立,并且组建了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个规划区域83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达3000亿元的示范区,目标是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的创新高地。

  近年来,坐落于示范区的三家高铁龙头整车企业新车频出: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和首列城际动车组均在此诞生,并创造了486.1公里/小时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工程样车预计2020年下线。这里已成为国内高速动车组上线运营数量最多、品种最全、质量最优、安全运营里程最长的轨道交通整车基地。

  整车的持续创新,背后是产业链创新的持续深化。已在示范区集聚的200多家高铁产业链企业,都在通过不断研发自己的创新配套产品,实现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升级。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就是这里面的典范。

  “我们以前主要为列车配套焊接件等配件,高铁开始生产后,对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采用蜂窝铝板。但当时已有的蜂窝板因母材不能融化,难以焊接,只能用胶粘接,其力学性能较低,用其做车体车头这样的结构件有开胶的风险。我们得知这样的一个问题,便开始研发焊接铝蜂窝。”青岛泰泓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泽辰和记者说,他们投资近5000万元,数次更新升级自主开发的生产线,历经数年时间,终于研发成功焊接铝蜂窝。“研发这种新材料我们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样一种材料的剥离强度比原有的蜂窝铝板提高了5-10倍,耐候性极高,可以在-150℃到150℃的极温下使用;抗冲击能力极强,时速350公里溅起的石子不会击穿;还能够弯曲,可以二次焊接,还可以加工切割,是做结构件的理想材料。”

  新的材料研发成功后,泰泓公司高铁订单迅速增长,车头车体这些结构件订单也纷至沓来。更令他们惊喜的是,这样一种材料还应用到了航空航天领域。

  在示范区,即便是橡胶制品这类不起眼的配件,也是创新不断。青岛铁路橡胶厂是为列车配套30年的老企业,主要生产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内燃机车用各种橡胶减震元件、密封制品等4000多个品种。近期研发的外风挡密闭性好,而且还能减少噪音、降低阻力、提高美观性,打破了国外垄断。“一开始这种外风挡只能用国外进口的,我们2016年开始研发用于标准动车组和复兴号的外风挡,20多名研发人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技术攻关,终于研发成功,经过试验验证,各项技术指标和整体性能不低于进口配件。”青岛铁路橡胶厂技术负责人潘志业和记者说,最近他们又研发成功了高速动车组轴箱定位节点弹性元件,各项性能已经通过中铁检验认证中心检验合格。“随着主机厂标准的逐步的提升,我们的配件各项性能也是一直在优化,为此,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都不低于销售额的15%。”

  在2018年11月17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立的当天,总投资额185亿元的35个轨道交通全产业链项目,同时落户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这些项目涉及科研院所、高端制造、检测服务、金融机构等每个方面。“这其中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青岛工程材料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院青岛研发中心、苏试试验北方检测中心、中兴通高速列车新材料、南大傲拓PLC等多个项目,都是开展高速列车材料、软件、制造工艺、深度检验测试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的。”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刘新岐说。

  据刘新岐介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青岛工程材料研究院主要是面向高速列车的应用需求,开展材料与制造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技术探讨研究,为高铁产业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目前,他们已围绕轨道交通领域新型高强轻量化透明材料、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石墨烯铝电缆材料以及其他新材料的应用技术开展研究,并推动新材料领域产品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及产业化技术合作。

  而中兴通高速列车新材料项目则是专门负责承接这些技术成果转化的。记者在中兴通高速列车新材料办公场所看到,不少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我们现在主要在做航空材料替代现有高铁玻璃、航空用高强度铝合金铸件用于高铁,以减轻高铁的重量。”青岛中兴通铁路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梅湘涵和记者说,面向未来、面向技术替代,解决高铁的轻量化、可靠性产业化问题,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时速400公里复兴号装车实验,已应用了他们的轻量化透明材料,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也应用了他们的铝合金铸件。“我们还把石墨烯铝合金电缆实现了产业化,以替代高铁现用的铜电缆,目前慢慢的开始小规模生产,这种电缆可以使整车电缆总重量减少20%左右。”

  南大傲拓也是高端创新元素的佼佼者。南大傲拓是专门研发高铁的大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落户示范区后,将主要研发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自动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解决了高铁关键系统的自动编程问题,满足轨道交通领域‘国产、自主、可控’的要求。”刘新岐和记者说,还有西南交通大学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是专门研发高速轮轨和高速磁浮技术的,也已与示范区达成合作意向。

  “苏试试验集团的落户,将为众多的高铁配套企业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研发提供助力。”刘新岐介绍道,苏试试验集团主要是做试验仪器装备(大功率振动台和疲劳振动试验机)研发制造及环境模拟试验、试验技术应用、试验技术基础研究、疲劳及静强度测试等试验服务。“高铁有4万多个零部件,任何一种材料、一项技术、一个零部件要替代都要反复论证大量实验;引进以苏试试验为代表的高端检验测试类项目,为装备制造公司可以提供便捷的实验验证服务,可以全方面提升本地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

  “2019年,我们将瞄准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和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实施双招双引,精准对接轨道交通世界500强、国内轨道配套骨干企业和铁字号央企,针对新培育的高铁全生命周期控制管理系统和高级修产业链,尽快实现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及产业化突破,提高产业配套率,确保2020年实现道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上。”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青梅说。

  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还有一项重大任务是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全国第一个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旨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种全新的创新模式。”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管理部部长金泰木向记者介绍道,与传统研究机构形态不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是要集政府主管部门、共建单位、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和上下游企业等多方力量,一同搭建一种新型非营利法人组织科研形态,依据不同的创新主体、不同的创新活动,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多样化建设运营与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据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完成6平方公里区域功能规划设计及建筑概念方案国际征集,规划构建集技术创新、产业孵化、国际合作、人才教育培训、城市功能及绿色生态的面向全球、聚智聚能、协同联动、开放共享的科学技术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现已确定实施6个平台建设项目,占地600亩,估算总投资约60亿元,其中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磁浮试验中心、高速磁浮试制中心、高速列车技术协同云计算中心、轨道交通环境综合试验室5个项目正式落户创新中心,项目建成后,将突破战略新兴起的产业技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高速列车行业发展。”金泰木说。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将发挥国家平台作用,凝聚各方资源,深化开放协同创新,积极牵头主持及承担国家、行业、地方政府科技项目。”金泰木和记者说,他们已围绕高速轮轨、新材料科技、新能源融合与传动、装备智能化、运维与设备健康管理、导向运输模式多样化六个科研方向,围绕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进行研究。“我们将通过把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和政策链‘四链合一’协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带动产业转型发展。”

  目前,创新中心正在研发的六个方面课题,正是按照“四链合一”协作模式进行的。“这六个课题有高速轮轨系统动力学、系统节能、新型透明与显示材料、轻量化材料、新型铸铝材料、石墨烯铝电缆,已初步形成了四个链条的融合。”金泰木和记者说,这些研究的基础理论由西南交大等多家研究机构负责,应用研究由航空材料研究院、四方研究所、航发集团负责,产品工程化产业应用研究由中车四方股份和中车长春客车股份负责,投资和成果转化由中兴通集团负责。而政策则贯穿这些课题研究始终。“‘四链合一’后,各项创新课题就会实现无缝对接,产业化的效率和质量会更高。”

  “国家赋予了我们先行先试的职责,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先行先试,把示范区全力打造成全球高铁创新发展引领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未来轨道交通城市体验区、生态智慧品质活力样板区。让示范区成为中国高端装备技术创新的‘新名片’和引领世界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刘青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