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记者暗访求职中介“付费内推”等乱象_不锈钢橱柜_kaiyun体育|官网下载入口

不锈钢橱柜

INFOMATION

毕业季记者暗访求职中介“付费内推”等乱象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发布者:kaiyun

  近日,应届生小王顺利通过毕业答辩,但工作还没着落,有点焦急的她偶然看到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内推”渠道,便有些心动。细聊之下,对方开价25万元,声称可以“内推”到一家国企工作。最终,经过学院辅导员核实,“内推”实为骗局。

  毕业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放大“求职焦虑”,将“魔爪”伸向毕业生。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常见的求职陷阱最重要的包含付费内推、高额求职培训、虚假招聘等。

  “可以内推吗?”5月28日,记者从某社交平台联系到南京一家声称能够给大家提供岗位内推的人力资源公司,很快得到对方回复:能安排进医院、高校、国企,没有编制,但单位直签,最快一周内面试。

  记者根据对方提供的地址来到南京市秦淮区一栋写字楼内,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几张办公桌,门边一块白板上写满各类岗位信息。记者被引入“总经理办公室”。

  这名“总经理”给出不同岗位的大概报价,30万—40万元可以内推高校、国企的人事代理行政岗,40万元以上可以内推到三甲医院人事代理行政岗。

  “内推包过吗?”记者问。对方答:“没有人敢说百分之百包过,但我们的成功率在八成到九成。不通过全额退款,或者再帮你找其他工作。”

  当记者表示担心其真实性时,这名“总经理”还面授机宜,说这行至少有50%是骗子,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骗人要看公司会不会拒绝,那些号称“一切都没问题”,没有一点限制条件的,很可能是骗子。“我们就不同了,超过32岁的我们不收,尤其是女孩子,如果超过35岁,给我100万元也没有一点机会。”

  说着,“总经理”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成功案例合同,声称该“客户”通过内推进入某高校行政岗。合同显示,该“客户”分3次向公司支付12万元作为“就业咨询服务费”,总计36万元。但记者在该校招聘资格复审名单中,并未发现该“客户”的姓名。

  “交1万—2万元定金进入寻找岗位环节,出现合适岗位后询问本人意见;确认要申请的线;进入笔试面试环节后,再付1/3;最终录取后,付齐全部费用。”但记者询问资金如何监管时,“总经理”笑笑并未作答。

  除了“内推骗局”,一些中介机构以高薪工作为“诱饵”,声称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有偿就业培训,完成培训后“包就业”。也有一些网友爆料,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并没找到工作,或是被推荐到与承诺相差甚远的第三方劳务派遣岗位,才想到自己“被骗了”。

  “纯文科背景,也可以做大数据岗位吗?”记者联系到南京一家提供“求职培训”的公司,对方称:不限专业背景,只要经过培训就有机会入职。在该公司前台处,记者看到一块宣传板上写了约50个“合作企业”,其中不乏头部互联网大公司和知名银行。

  该经理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BI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培训”,称完成大数据就业基础课、大数据就业项目课等课程培训后,便可推荐到对应企业相关岗位,普通本科月薪保底9000元,硕士保底1.2万元。

  “企业需要实习经历和项目经历,我没有这些怎么办?”该经理停顿了一下,随即说道:“说直白一些,无非就是我认识这一些企业的HR,他们筛选简历的标准我都知道。我们就能够准确的通过要求来制作简历,包括增加实习和项目经历。我们还有面试题库,你背会了,面试自然也轻而易举。培训后我会拿一个甲方项目带你做,相当于实习,实习完开具相应的工作证明,离职证明、银行流水也可以帮你开。都做好了以后,你就是一个有学历有技术有经验的人,通过率在三成以上。”

  在记者表示担心面试环节时,该经理称可用“不在本市”为理由申请线上面试,“到时候会有我们工作人员帮你通过线上面试。”他还承诺,能够保证一年试用期通过不被开除,如果被开除就再帮你找工作。最终,他开出报价:“完成这些仅需要18800元。”但在简历修改、面试作弊等环节是否另外收费的问题上,该经理含糊其辞,并未正面作答。

  该经理还打开电脑里的学员名单,给记者逐一介绍,“这个是南开大学毕业生,经过培训后成功进入华为的项目,月薪1.4万元。”“这是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今年5月顺利转行大数据开发岗,月薪涨了2000元。”这样的学生并不少,几乎每半个月左右便有一期课程,一个班次10余人。除了培训班外,该机构也可以内推到国央企,但经理“贴心”地表示“性价比不高”,国央企适合30—32岁的人,年轻人还是该到技术岗位做“低成本高收入”的试错工作。

  今年4月,教育部提示,警惕“付费内推”和“虚假招聘”。“付费内推”涉嫌不正当竞争和欺诈,相关求职者难以主张自身权益。毕业生在求职中,不要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要核实招聘企业或中介机构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等都需要谨慎对待,谨防“虚假招聘”。

  专家提醒,毕业生应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聘平台、高校就业网站等官方网站获取求职信息。如果确需参加职业培训的,可通过人社部门官方网站查询正规培训机构。不要轻信不明来源的招聘信息,一经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